手抖 體重減輕 別輕忽甲狀腺亢進
整理/羅怡如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位三十三歲女性,因為怕熱、心悸、體重減輕而至新陳代代謝科門診就醫,經檢查為甲狀腺自身產生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亦就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以女性居多
近來國人由於飲食習慣改變、環境因素影響及透過健康檢查的篩檢,進而發現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甲狀腺疾病好發於二○到四五歲的年輕女性,常見的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大多的甲狀腺疾病手術治療的預後及存活率佳,但因疾病的不同而需接受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切除。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很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常見症狀為心悸、易流汗、食慾增加、體重減輕、失眠、手抖、月經異常、排便次數增加等症狀。若有相關之症狀,別忘了可以至醫院就醫。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手術以及放射性碘治療。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可以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手術則是切除部分甲狀腺以減少荷爾蒙的產量;放射性碘治療的原理為服用放射性碘後,它們會聚集到甲狀腺內進而破壞部分組織,使得製造荷爾蒙的能力減少,所有的治療均有其優缺點,可與醫師討論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若選擇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一般而言建議病人服用十二至十八月,待甲狀腺機能以及甲促素受器抗體正常後再停藥。
TIPS.
甲狀腺亢進高危險群:
*四○歲以上女性
*有家族病史者
▲甲狀腺疾病好發於二○到四五歲的年輕女性。
外科手術治療
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原因除了葛瑞夫茲氏症外,還有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促甲狀腺腦垂腺腺瘤等。葛瑞夫茲氏症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以女性居多,主因甲促素受器抗體刺激甲狀腺製造過量的荷爾蒙,繼而導致上述症狀,而有的病患也會有葛瑞夫茲氏眼病變的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指出,一般甲狀腺疾病若有以下情形,則須採取外科手術:
1. 甲狀腺結節合併頸部壓迫情形(例如壓迫到食道、氣管造成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2. 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上有多個結節)。
3. 懷疑惡性腫瘤或確定甲狀腺癌。
4. 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不適應藥物和放射線同位素治療者(甲狀腺機能亢進藥物治療一年後仍無效者,或甲狀腺亢進症合併腫瘤者)。
5. 嚴重影響美觀者。
傳統甲狀腺手術傷口大約五至八公分,對必要進行手術病人而言無非是一種夢魘,而有些病人因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會比較明顯等,因為美觀上的考量而延後或甚至不接受治療,然而隨著科技醫療技術進步,甲狀腺手術由傳統手術進展到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可分為微創內視鏡輔助手術和遠距離內視鏡手術)。
微創內視鏡輔助甲狀腺手術藉由頸部小傷口(約二公分),以內視鏡的輔助進行手術,而遠距離內視鏡甲狀腺手術藉由腋下、乳暈等遠離頸部的傷口來進行手術,這可將傳統頸部傷口(頸部疤痕)進展到頸部小傷口(小疤痕),再進展到傷口隱藏至其他身體較隱密的部位(藏疤痕),近年來更進展到經由人體自然孔洞進行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叫為『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此術式經由下唇部前庭區的切口,利用內視鏡系統以很短的距離進到甲狀腺部位進行微創手術,不僅頸部、其他身體部位無疤痕,隱藏的下唇部的傷口術後癒合也快。
黃晞育表示,以上甲狀腺手術已有多樣性選擇,但並非每一個病人皆適合所有手術方式,尤其是傳統內視鏡手術及經口內視鏡手術,若病人已有頸部手術病史、曾經接受過放射線治療、下排牙齒有戴金屬牙套或接受過下顎手術,都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及危險性。另外,甲狀腺腫瘤太大或惡性腫瘤有侵犯到周圍器官或神經的情況,都不適合接受各內視鏡手術,仍建議以傳統頸部手術。
大多數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效果、預後及存活率佳,尤其甲狀腺癌相較於其他癌症,預後及存活率較佳,黃晞育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有頸部腫塊或腫脹、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應儘早到院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此才能永保健康美麗。
飲食保健之道
若從中醫的觀點,甲狀腺機能亢進一般表現出陰虛火旺的體型,日常生活應有安靜的環境及適當的溫度、濕度,同時要放慢生活步調,減少工作及生活壓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病人初期由於代謝速率偏高,飲食的需要量過於常人,其膳食應補充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為主。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同時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較高的海產品。
▲膳食應補充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為主。
▲甲狀腺機能亢進不宜過食臘味製品。
▲罹患甲狀腺疾病應避免含碘食物。
有些人罹病後會考慮進補養身,不過,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溫補中藥,甚至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熱性食補,一般均不合宜,食用前應先經由中醫師評估體質類型,切勿自行進補。
甲狀腺亢進發作時會大量消耗心臟功能,心跳快又紊亂,一旦心臟無法負荷,容易喘並引發心臟衰竭,不適合做太劇烈的運動。醫師建議,甲狀腺亢進患者應先控制好甲狀腺機能,配合飲食和藥物使用,再來考慮運動減重。此外,心情和免疫能力息息相關,壓力大容易誘使症狀發作,應保持心情平穩。
同場加映:甲狀腺癌的預防與治療
目前在台灣,每十萬人中,約有五至七人罹患甲狀腺癌,是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名,好發於二○到四十五歲。雖然比例低,但是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讓人不得不注意甲狀腺癌的重要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說,甲狀腺癌一般可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分化不良(未分化)癌、轉移癌與其他較罕見癌類,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七五%),其次是濾泡癌(約十五%),而其他的癌則發生比率較少,髓質癌、分化不良癌各約佔五%。一般而言,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在人體所有癌症中,相對而言算是生命危害很少的癌,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緩慢,而且可使用手術切除、放射碘一三一、甲狀腺素治療等治療方法。在一般狀況下,病人的癒後良好。
甲狀腺癌最常見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塊,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而發現腫塊,如果腫塊摸起來是硬而且表面不平滑,則要考慮乳突癌的可能性,但濾泡癌有時摸起來是軟而有彈性的。還有,有些患者也可能會摸到頸部淋巴結。此外,比較少出現的症狀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體重減輕等。
黃晞育指出,甲狀腺癌檢查診斷方法為:頸部及甲狀腺之理學檢查、甲狀腺功能試驗(主要是抽血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細針抽吸細胞檢查、放射性碘掃描檢查等。目前最簡便診斷甲狀腺癌方法是超音波掃描加細針抽吸細胞檢查。
甲狀腺癌治療中,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儘量切除甲狀腺乾淨為主(雖然某些局限性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局部切除,但大多數專家仍建議儘量做甲狀腺全部切除手術)。對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在術後需補充適當劑量的甲狀腺素,以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醫師會根據病人體重、病情及症狀等來斟酌應給予的劑量。
甲狀腺癌成因多不明,目前證實最有關連的是輻射暴露(例如居住在輻射汙染區域、兒少時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過多X光等輻射性檢查或放射線治療),民眾若發現身體有異狀時,應儘快尋求醫師協助治療。
TIPS.
甲狀腺癌症狀:
*脖子摸到腫塊
*莫名原因的聲音沙啞
*吞嚥困難
*呼吸困難
▲黃晞育醫師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