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健康快遞 

健康快遞


代碼 RICH201902016

人氣 3551




RICH達人 | 2019年

RICH達人NO139期(2月號)

健康快遞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彙整多元化各式用藥、保健資訊,保障讀者健康權益。


靠「緩瀉劑」治便祕 這些族群要小心

便祕是因為腸蠕動太慢或水分不足,使得糞球太硬而阻塞腸道,醫師診治時,會建議患者調整飲食或生活作息,有時也會開立「緩瀉劑」以治療症狀。緩瀉劑究竟是什麼藥?為何可以用來解決便祕問題?又該怎麼服用最有效?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為大家介紹緩瀉劑的種類、正確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膳食纖維、纖維補充劑和散裝瀉藥:主要成分為洋車前子、甲基纖維素、聚碳芬鈣和小麥糊精。須將整包粉末或錠劑搭配少量水吞服後,再補充大量水分,藉由纖維素進入腸道的吸水膨脹作用,促進腸蠕動,增加糞便質量,軟化糞便,達到排便效果。因服用簡單且安全,是最符合生理消化作用的治療方法,但腎功能不良,須限制水分攝取的患者,不適合使用這類緩瀉劑。

一般膳食纖維的建議量是每天二○至三五克,建議從少量開始並緩慢增加纖維攝入量來調節,可減少腹部脹氣。天然穀物、麥麩、柑橘類水果、豆類食物也有類似效果。

除了纖維類食物之外,蘋果、桃子、梨、櫻桃、葡萄乾、葡萄和堅果等食物的糖成分(山梨糖醇和果糖)對於緩解便祕也有幫助。


二、表面活性劑:又稱糞便軟化劑,目的在降低糞便表面張力,使水分更容易進入糞便。雖然副作用很少,但效果不如其他瀉藥。

三、不易吸收的糖(聚乙二醇、乳果糖、山梨糖醇)及鹽(鎂乳、檸檬酸鎂、硫酸鎂)滲透劑:促進腸道水分泌,從而增加大便次數。過量使用易影響電解質平衡並增加體液容量,可能會對心和腎功能不良病人形成負擔。氧化鎂具抑制胃酸作用,可同時緩解胃部不適、灼熱感或消化不良,但腎衰竭病人應小心高鎂血症。

四、刺激性瀉藥(秘可舒Bisacodyl、番瀉葉苷Sennoside A、B):主要透過改變腸粘膜的電解質運輸,增加腸道蠕動。其中秘可舒具有胃部刺激作用,因此製作成腸道釋放劑型,需要整顆吞服。番瀉葉苷為中藥成分,可磨粉給藥。長期連續服用這類藥物可能與低鉀血症、蛋白質流失性腸道疾病、鹽超負荷相關。但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並不會導致結腸結構或功能受損,也不會增加結腸直腸癌或其他腫瘤風險。

五、礦物油、甘油或秘可舒栓劑、水溶性造影劑灌腸(Gastrografin或Hypaque):通常用於嚴重便祕,可以有效軟化糞便,提供腸道潤滑作用,排除糞便阻塞障礙。磷酸鈉灌腸劑可能發生低血壓、高磷血症、低血鉀或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嚴重低鈣血症、腎功能衰竭和心電圖改變(QT間期延長),建議腎功能不良及老年人避免使用。(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六九一期)

吃火鍋認標示 看懂湯頭 肉品祕密

天氣一冷,許多人就想吃熱騰騰的火鍋暖暖身子,但您知道,吃火鍋前還可以看「履歷」,了解湯底是如何製作的嗎?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食藥署訂有相關規範,要求火鍋業者必須揭露湯頭和肉品的「身家資料」,包括湯底主要使用哪些食材製作、肉品是否為重組肉等,希望讓民眾吃得更健康、更安心。

依據食藥署「直接供飲食場所火鍋類食品之湯底標示規定」,湯底的製作方式,需要清楚標示出主要食材或風味調味料內容。主要食材指的是熬製時占比最多的食材,如「番茄湯底使用番茄熬煮」,若有強調的口味也需標示所用的材料,例如「藥膳鍋以當歸、雞骨熬煮」,業者不能再以湯底是商業機密為由,含混帶過。此外,湯底型態必須標明屬於「食材熬製」、「風味調味料調製」或「食材+風味調味料調製」,以避免業者誇稱,湯底是高等食材花時間熬煮,實際上卻是由湯粉沖泡而成。民眾消費時,不妨留意店家是否有在櫃台或明顯區域以立牌、桌牌、海報張貼、吊牌懸掛等方式標示湯底資訊。至於火鍋中的肉品,不論是火鍋店提供或在超市購買,消費者要特別留意,肉品保存的狀態,也要看一下冰櫃的溫度是否夠低,若溫度太高,很容易孳生細菌。火鍋店規格整齊的圓形肉片,若使用的是經過黏合或壓型等加工製成的重組肉,依規定須在外包裝或菜單上,註明「重組」、「組合」等字眼,並標註「僅供熟食」提醒。

煮火鍋時要避免生熟食的交叉污染,如夾生肉的筷子要另外準備。此外,除了大啖肉類之外,也要攝取青菜。如果鍋物中有根莖類、冬粉等食材,就少吃一點白飯,湯底則以清淡為佳,若配料中已經有豆腐、豆皮等,就少點一些肉類,以免一餐吃下太多熱量。(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六九○期)


重組肉食品標示。

▲重組肉食品標示。


關心銀髮族用藥安全 牢記四項重點

「咦,我晚上吃藥了嗎?」隨著年齡增長,銀髮族的記憶力、視力、消化代謝力等身體機能都會逐漸變差,導致忘記服藥、重複服藥等風險大增。

許多晚輩因過於忙碌,疏於關心家中長輩的用藥狀況,因此,食藥署提醒大家牢記以下四招,協助家中長輩正確用藥,確保安全:

1.適時關懷長輩用藥習慣:若老年人未按醫囑用藥,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或引發不良反應,建議民眾適時注意長輩平時如何用藥,並給予協助。例如,協助標記不同藥品的用法及服藥時間,也可善用藥盒、用藥紀錄等工具,確保長輩按時、正確服用。

2.觀察長輩用藥後的反應:觀察長輩是否了解藥品可能的副作用,並且留意他們用藥後是否出現不適症狀。例如,使用某些藥品後,可能會出現嗜睡、肌肉放鬆、血糖或血壓降低等情況,增加跌倒風險。

3.注意是否有來路不明的產品:年長者很容易因聽信街坊鄰居推薦或電台等電子媒體宣傳,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民眾可協助長輩檢查藥品是否由合法醫療機構、藥局或藥粧店取得,以及藥品是否有標示清楚的品名、成分、許可證字號等資訊。

4.善用社區藥局藥事服務:假如對藥品有任何疑問,或擔心長輩重複用藥、因藥品交互作用導致身體不適等問題,可向社區藥局藥師諮詢。

食藥署已委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培訓社區藥局藥師提供藥事照護服務,透過藥師與醫師合作,為民眾的用藥安全把關。民眾可洽詢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電話:○二-二五九五三八五六),詢問鄰近服務藥局。(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六八九期)


長輩安全用藥4招。

▲長輩安全用藥4招。


勤洗手 不生食 慎防諾羅病毒

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三月的秋冬季節,是諾羅病毒群聚感染的好發期,根據食藥署「台灣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二○一七年病因物質判明案件中,以諾羅病毒(六八%)為主。

依據腹瀉群聚監測資料顯示,諾羅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及國小)、護理之家、醫院以及旅遊團等人口密集場所,主要透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吸入感染者嘔吐物產生的飛沫而傳染;也可經由攝食受到病毒污染的食品或飲水而感染,所以餐廚人員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處理食品者如果感染諾羅病毒,很容易將病毒污染食品而傳播給消費者。

一般說來,國際間易受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生鮮蔬果及貝類等。國內近年來發生多起食品中毒,則為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生蠔等貝類水產品。感染諾羅病毒後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二四到七二小時。目前並無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預防。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患者除了多休息外,應該要注意攝取營養及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食藥署建議,手部衛生是預防經飲食傳播諾羅病毒最經濟、有效且容易的方式,正確洗手步驟包括:濕搓沖捧擦。另外,在食品製備及烹調過程中,需慎選食材來源,注意徹底清洗、完全煮熟、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等原則,並且不生食及生飲。(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六八八期)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健康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