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健復健科診所 守護社區長者
林宗慶 堅持運動 均衡飲食 拒絕肌少症
文/洪詩茵 攝影/何佳華
成立近二十年的適健復健科治療診所,擁有可媲美大型醫院復健科的完善醫療設施,診療項目涵蓋骨科、神經、兒童等全人復健,居家照護、健康促進、復能輔具等社區醫療,再生醫學、導引注射、徒手治療等疼痛治療,以及姿勢評估、營養、訓練等運動醫學。三年前,適健復健科診所醫療副院長、復健、疼痛及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林宗慶加入,帶入疾病整合照護的觀念,並引進「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為診所注入新式醫療的力量,讓診斷更為精確,給予患者系統化而適切的復健醫療服務。
▲林宗慶醫師談肌少症,今年更將推出專書介紹肌少症的預防保健。
長照個案多肌少+骨鬆
輾轉台北榮總、台大、亞東等大型醫院,有感於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以及與民眾的貼近度,加上為了能有時間陪伴家人,在長照的路上給予父母陪伴,林宗慶毅然轉入基層社區醫療。
在陪伴父母的過程中,以及多年臨床診斷經驗,林宗慶表示,骨質疏鬆及肌少症可以說是長照個案的基本疾病,多數長照個案都有這兩大問題,而最大的擔憂點在於,一般人都會將肌肉與骨骼分開來看,殊不知肌肉流失會造成關節骨骼的承受力增加,反而會影響行動能力。「常見年長患者在術後,或者是因膝蓋痛就醫後,因為醫生叮嚀要少動多休息,患者就長時間不動,要知道臥床三天下肢肌肉會流失一○%,部分患有特殊疾病的長者,住院後被限制活動,加上蛋白質攝取不足,體力不佳,營養不足更會加速肌肉消耗,也因此醫院才會被戲稱為肌少症製造所。」
肌少症徵兆(年長者)
◆毛巾擰不乾。
◆提沙拉油罐費力。
◆爬樓梯愈來愈費力。
◆走路速度每秒小於0.8公尺。
◆小腿圍過細:以自己雙手圈住小腿最粗的部位,若留有空隙或者雙手食指與拇指可輕鬆密合,就代表有肌少症之風險。
四○後注意肌肉骨骼保養
肌肉具備儲存熱量、延緩老化、保護關節、減少疼痛這四大優勢,林宗慶指出,台灣老人多數都有老了就要少動的想法,焦點都放在照顧關節,造成肌少症的問題日益嚴重,肌肉流失會造成關節的壓力倍增。人們在四○歲之後,骨質與肌肉量都會開始減少,若等到七、八○歲肌少症問題嚴重時才開始挽回,將會事倍而功半,建議在四○歲之後,就要開始注意肌肉與骨骼的保養,從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但他也叮嚀,喜歡上健身房做運動的人,要懂得量力而為,不要過於勉強自己,若因過度運動造成傷害,又因為傷害要休息,反而得不償失!
此外,林宗慶也不建議長者太過嚴格地減重,肌少症不能單看體重,也有肥胖型的肌少症,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應看「身體組成分析」,量體脂、測肌肉與脂肪含量,如果本身肌肉量不多,又實施錯誤的減肥方式,不僅減不到脂肪,甚至還可能減到肌肉。
堅持練肌力 遠離肌少症
肌少症的退化有一個進程,超過臨界點肌肉就會像溜滑梯一樣下滑,不可不慎!林宗慶說:「肌少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靠早期發現及正確衛教介入,飲食上要多補充蛋白質與胺基酸,運動上必須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平衡運動兼重。」
至於運動的次數與強度,林宗慶表示,剛開始可以每天快走十分鐘,搭配十分鐘其他肢體伸展或抬腳、墊腳尖、墊腳跟、深蹲運動,每天持之以恆,慢慢增加強度,不建議單純做快走等有氧運動,以免肌肉流失。不過有氧、阻力、平衡這類多面向運動,讓長者自行在家執行,不僅長者會怕,他們也擔心長者會執行錯誤,或運動過程中發生任何意外,因此,診所不定時舉辦銀髮族團體運動課程與上班族訓練班,約六到八堂課程,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課程上不僅帶著長者做運動,也教大家回家如何自行做運動。
◆抬腳運動這樣做:屁股坐在椅子的前二分之一,腰背挺直,雙腳與肩同寬,抬高左小腿至膝蓋伸直,再換右腳,雙腳交替動作,做到雙腳有痠痛感為宜。
◆踮腳尖運動這樣做:雙手扶椅背,雙腳腳尖墊高,維持十至十五秒,可依自身能力增加維持的秒數,過程須感覺小腿後方肌肉有痠痛感,每次做二十至三十次,每天一百次為佳。
◆踮腳跟運動這樣做:雙手扶椅背,腳跟著地,腳尖連同腳板往上抬高,維持十至十五秒,可依自身能力增加維持的秒數,過程須感覺小腿前側肌肉有痠痛感,每次做二十至三十次,每天一百次為佳。
避免運動傷害,長者做運動前,建議尋求專業人員開立運動處方。林宗慶並呼籲邁入四○歲的中年族群,應養成運動習慣,每天運動三十至一小時,訓練肌力,存骨本,維持良好的行動力!
▲踮腳尖運動示範(右圖)、踮腳跟運動示範(左圖)。
▲適健復健科診所設備與設施、課程與服務詳細項目一覽。
▲林宗慶醫師個人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