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健康快遞(TALK版) 

健康快遞(TALK版)


代碼 RICH202003017

人氣 616




RICH達人 | 2020年

RICH達人NO152期(03月號)

健康快遞(TALK版)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含汞血壓計 二〇二一年全面禁製


Talk版



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含汞血壓計將全面禁製!遠因可推至半世紀前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汞中毒,又稱水銀中毒)。水俁病起源於一九五六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當時水俁工廠任意排放含汞廢水,造成魚蝦受到汙染,導致捕食的水俁市民,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後,形成了汞中毒。

嚴重的是,在日本當地的四萬居民中,約有一萬人先後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包括:運動困難、口語失常、聽力障礙、手腳麻痺等神經方面的損傷,嚴重者可能會死亡,至今尚無有效治療的方法。有鑑於此,聯合國於二○一三年十月十日,在日本簽訂《水俁公約》,限制汞的使用、製造以及儲存廢汞的方式。

為了響應聯合國訂立的《水俁公約》,我國環保署邀集農業委員會、經濟部、財政部、衛福部及勞動部,共同制定「執行聯合國汞水俁公約推動計畫」,並在二○一九年七月五日公告修正「列管毒性化學物質及其運作管理事項」,新增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禁止使用汞製造電池、開關、繼電器,以及血壓計、氣壓計等非電子測量儀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依照藥事法,管理醫療器材的安全、效能及品質,並配合環保署公告事項,將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不再核准國內製造含汞血壓計的醫療器材許可證的查驗登記、展延及變更案,而二○二一年一月一日前製造的含汞血壓計產品,也提醒注意環保署相關針對販賣及輸入的限制規定,藉由修訂國內含汞產品的相關規定,落實汞管理,並減少環境中的汞汙染。(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四六期)


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含汞血壓計將全面禁製!

▲自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起,含汞血壓計將全面禁製!


人工避震器可以取代椎間盤護脊嗎

低頭滑手機,當心頸椎的「避震器」遭殃!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會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從肩頸到腰部都可能出現痠痛症狀,導致頸椎出現椎間盤退化性疾病。

椎間盤位於兩脊椎骨之間,功能如同避震器一樣,在脊椎活動時能減緩脊椎承受的壓力與衝擊,以防止脊椎損壞,並可以提供脊椎活動的能力。當椎間盤因經年累月的壓力,或受到突然的衝擊力時,椎間盤中央的髓核,就會被擠壓出來而壓迫到神經,導致椎間盤突出。

人工椎間盤是一種可以模擬人體正常椎間盤的植入式裝置,屬於中、高風險醫療器材。當椎間盤突出需要治療時,透過手術將病變的椎間盤切除,並植入人工椎間盤,取代原來椎間盤的位置,讓患者的脊椎在術後仍可保持良好的活動性,患者術後的自我照護須知包括:

一、病患術後三至五天便可出院。

二、維持正確的睡姿,保持脊椎曲線自然平直,避免脊椎彎曲。

三、早上起床前先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再下床。

四、不要維持固定的姿勢太久,多動動身子。

五、在患部做熱敷,以四一到四三度的溫度熱敷十五至三十分鐘,每天一至二次。

六、維持適當的體重,以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

食藥署提醒,在您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評估是否適合置換人工椎間盤,並遵守醫院提供的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有關醫療器材相關資訊,民眾可詢問醫師,也可到食藥署網站的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系統查詢產品相關資訊(連結:食藥署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作業)。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〇二–二三九六〇一〇〇及時反應。(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四八期)


植入人工椎間盤患者自我照護須知。

▲植入人工椎間盤患者自我照護須知。


蝦熟轉紅 天然色素解密

蝦子煮熟後為何會變橘紅色?答案是:類胡蘿蔔素!自然界存在許多天然色素,但並非都可當作食品添加物使用。在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公告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規範著色劑在食品可以使用的範圍以及使用限量,並於「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中,明確規範可做為食用的天然色素來源(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0490&chk=9ba05861-d137-497e-ada0-a4c411b5f1c5),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即為其中之一。

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主要為紅、橘及黃色,屬於脂溶性色素,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的植物與動物中,舉凡蔬菜、水果、穀類、根莖類及魚蝦類皆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大家熟知的蝦子煮熟後呈現橘紅色,就是因為蝦子的甲殼含有蝦色素(一種類胡蘿蔔素),當其他色素因為高溫被破壞後,顯現出相對較穩定的類胡蘿蔔素顏色所致。至於常見的營養保健品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也都是類胡蘿蔔素的一員,目前已有七百多種的類胡蘿蔔素被分離鑑定出來,而早在一九五○年代,已可經由人工合成製造出類胡蘿蔔素。

在「天然ㄟ尚好」的風潮下,為清楚釐清天然食用色素的種類,以及確保其安全性,衛福部已訂定「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其中第五條表列天然食用色素的來源,例如:黃玉蜀黍色素是由黃玉蜀黍(Zea mays L.)的種子取得;蟹色素是由蟹等的甲殼取得;橘子色素則是取自橘子的果皮,它們的主成分都是類胡蘿蔔素。

食用色素並不可怕,在正確且減量的使用原則下,能為飲食增添不少的吸引力,只要在食用彩色的食品前,看清成分標示即可。(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四七期)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掃碼即可進入閱讀。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掃碼即可進入閱讀。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健康快遞(TALK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