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長照指南 做好失能安全照護(TV版) 

長照指南 做好失能安全照護(TV版)


代碼 RICH202005016

人氣 1174




RICH達人 | 2020年

RICH達人NO154期(05月號)

長照指南 做好失能安全照護(TV版)

整理/羅怡如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失能安全照護全書》/原水文化



安全照顧輔具示範:上/下車(汽車→輪椅)




安全照護提供被照護者促進健康與生活品質、活出尊嚴;也能協助照護者懂得符合人體工學的正確安全照護方法,改善照護環境、降低受傷風險、節省人力。

邁入高齡化社會,甚至是超高齡化社會是台灣必須面臨的問題,屆時,台灣的人口結構將面臨三低一高(人口總數低、出生率低、老化人口高)的狀態,而二○一五年全台失能人口數達七五.四萬人,其中有四八.七三萬人是六五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面對所謂的長照問題,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最切身的問題,就是如何「安全照護」自己與需要被照護的親人。


因易受傷,徒手搬運常讓被照顧者感到擔心。

▲因易受傷,徒手搬運常讓被照顧者感到擔心。


老人居家要防跌

人的老化通常從腿部肌肉退化開始,人的行動會變得遲緩,一旦遲緩活動力就會下降,變得不想動,生活品質也跟著下滑。更甚者,必須要以手杖輔助,此時萬一防跌,就可能造成失能。

根據國民健康署二○一七年針對六五歲以上老人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每六人,就有一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發生後,會造成身體不適、疼痛、生活品質變差、生活依賴及心理上懼怕跌倒的壓力,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嚴重跌倒更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國民健康署呼籲長者及家屬,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


長者應養成運動習慣。

▲長者應養成運動習慣。


常見室內跌傷地點前三名:臥室、客廳、浴室

長者因身體功能下降(視力、聽力、肌力、平衡感),行動較不方便,容易跌倒,根據調查分析長者跌傷地點,室內發生跌傷的第一位為臥室、第二位為客廳、第三位為浴室;另外,長者跌傷的主因則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

國民健康署傳授居家環境安全檢核五要點,呼籲民眾平時多注意居家環境安全,減少跌倒風險,也避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發生期間因跌倒就醫而須進出醫院,減少感染風險。



第一點:地板乾淨又暢通
    行走活動沒煩惱


1.地板保持乾燥,避免滑倒。

2.家具遠離走道,雜物收納整齊,電線靠牆收好,避免絆倒。

3.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腳踏墊底下加上防滑墊。



第二點:居家照明要注意
    看得清楚不跌倒


1.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

2.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並且能輕易觸按。


長者的居家環境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

▲長者的居家環境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



第三點:樓梯安全要顧好
    上下樓梯更可「靠」


1.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

2.樓梯的邊緣需能辨識清楚,最好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加裝止滑條。

3.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一個電燈開關。



第四點:浴廁防跌做得好
    洗澡如廁沒困擾


1.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

2.浴室放置防滑墊。

3.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彎腰或踮腳拿取。



第五點:臥房環境規劃好
    起床活動精神好


1.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要能容易上下床。

2.床邊應有放置助行器或拐杖的地方,以便長輩上下床時拿取。

3.從床上要能輕易開關燈,黑暗中需能清楚辨識開關。


NLP安全照護

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理事長郭外天從事醫療照護產業近四十年,深感國內照護機構或一般照護者,都缺乏安全照護的觀念,且未受過專業訓練,以至於不知如何協助「失能」者,進而出書推廣安全照護。安全照護(No-Lift Policy,NLP)的意思是「不徒手搬運病患規範」,這是一套符合人體工學的安全照護政策與方法,主要概念就是照護者在搬移被照護者時,應使用合適的器材協助,以避免徒手搬運造成傷害。這樣的照護方式,能有效減少照護人力受傷與離職、提升照護效率與品質。

專業照護者的職業傷害是非常嚴重,卻很少人關切的問題。根據學者研究報告指出,「護理人員是肌肉骨骼不適(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盛行率最高的職業之一,且肌肉骨骼傷害(musculoskeletal injuries,MSIs)是護理人員最常發生的職業傷害,亦是造成護理人力流失並影響照護品質。」MSDs是彎腰施力、抓握、扭轉、過度用力、重複動作,而導致扭傷、拉傷、撕裂傷、背痛、其他部位疼痛、腕隧道症候群,或肌肉系統和結締組織的疾病,照護人員長時間、不當姿勢,以及重複的施力動作,常造成肌肉骨骼傷病。造成照護人員受傷的因素中,多由徒手搬運造成,因為搬運被照護者常需彎身、抬舉等動作,以致背部最容易受傷。


七大要訣協助照護

根據美國資料統計,護理人員發生「肌肉骨骼不適症狀」的比率是一般人的七倍,約有二○%的護理人員因MSDs而離職。而國外護理人員MSDs(任一部位或以上)盛行率研究顯示,各國年盛行率約為七二~九○%,盛行率最高之部位皆為下背、肩、頸。國內護理人員整體MSDs盛行率約為六○~九○%,盛行率最高的身體部位是下背部、肩部及頸部,並且護理人員的工作年資愈長,頸部、左肩、下背、右手腕的MSDs的危險性愈高。

美國職業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建議,護理人員搬運最大重量不應超過二三公斤。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研究調查數據也顯示:約有六成的家庭照護者「過去半年,有因照顧而有肌肉骨骼不適症狀,包括疼痛、僵硬、刺麻等經驗」。在未來高齡化、照護人口缺乏的台灣,這個問題將會更加明顯。

郭外天理事長也提出安全照護七要訣,分別是「想、幫、輔、近、動、姿、體」。


「想」:評估被照護者身體機能,選擇正確移位方式並規劃動線。

「幫」:請被照護者或他人協助。

「輔」:善用輔具。

「近」:讓被照護者盡量靠近照護者,兩者距離越近越省力。

「動」:跨大雙腳間距,如踩馬步、弓箭步等姿勢。

「姿」:姿勢正確可預防傷害姿勢。

「體」:善用體重協助推、壓等動作。

此外,使用安全照護輔具,也能達成安全照護的效果。選購安全輔具最重要的原則是從需求出發,按照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身體狀況及居家環境進行評估,在申購輔具時,可以先請治療師協助到府評估、致電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或向醫院出院準備處、醫師、護理師諮詢輔具購買建議。此外,衛福部社家署輔具資源入口網(https://newrepat.sfaa.gov.tw/home/pavs/product)、全台長照、輔具資源中心,亦提供輔具輔助系統申請、租借等訊息,有需求的民眾亦可洽詢。


安全照顧輔具示範影片 上/下車 (汽車→輪椅)

▲安全照顧輔具示範影片 上/下車 (汽車→輪椅)


郭外天小檔案。

▲郭外天小檔案。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長照指南 做好失能安全照護(TV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