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遞(TALK版)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當疼痛來臨時 停看聽很重要
Talk版
爬山、做家事,或在跑了一場馬拉松之後感覺身體不適,想用痠痛貼布或痠痛藥膏來舒緩肌肉嗎?您知道痠痛貼布/藥膏是藥品嗎?您知道痠痛貼布/藥膏不是越多越好嗎?食藥署提醒,使用相關藥品之前,要先看懂緩解痠痛「停、看、聽」三步驟喔!
(1)使用前「停」一停
痠痛貼布/藥膏含有止痛成分,經由皮膚吸收而產生作用,每次使用一種貼布,不要併用多種,避免藥品交互作用,或因吸收過量產生副作用而增加肝腎負擔。
使用前請注意自己的皮膚是否有紅疹或是皮疹、裂開、或是開放性傷口?一旦出現上述情形,應避免使用任何痠痛貼布及藥膏,以免過度刺激,造成症狀惡化或引發感染。
(2)「看」清楚藥品標示
市售的痠痛貼布種類繁多,購買時要檢查包裝上是否有藥品許可證字號及效期,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了解藥品使用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重要警訊。
(3)「聽」從醫師或藥師指示
食藥署呼籲,為了您的健康,請不要購買、使用來路不明或未經許可的藥品。有關用藥的任何問題,可在就醫領藥或至藥局購買藥品時,諮詢醫師或藥師,萬一若症狀持續或惡化,則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八九期)
▲使用酸痛貼布要注意以上三步驟。
配戴助聽器 熬過調適期
家中長輩看電視時經常開得很大聲,或者要大聲講話才能聽到嗎?食藥署提醒,根據統計,六五歲以上長者約有四成聽力受損,導致生活不便,不想與人互動、逐漸封閉自己而出現社交困難,此時大腦接受刺激的頻率相對減少,長期下來容易有較高的失智風險,此時配戴助聽器將有所改善。
一般市售的非植入式助聽器屬於醫療器材,依其傳導方式分成「氣導式」與「骨導式」兩種,主要功能都是用來放大聲音,彌補受損的聽力。選配助聽器與選配眼鏡一樣,使用者應先向專業的醫師或聽力師諮詢,依個人症狀與生活習慣,選用合適的助聽器,千萬別隨意購買來路不明或不適用的助聽器,以免增加耳朵聽力的負擔。
要注意的是,透過助聽器聽到的聲音,與人耳聽到的聲音略有差異,一般聽損長者誤以為,戴上助聽器之後,可完全恢復到原始的聽力狀態,這種錯誤的預期性心理,常讓聽損者與預期效果不符,降低配戴的次數或意願。聽損者配戴助聽器後,需一段時間適應,若有身旁親友耐心的協助與支持,並聽取專業人員的指導與建議,就可協助聽損者恢復較理想的生活機能。
在選購助聽器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要先「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民眾使用醫療器材前,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並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如有發現不良品或者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向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二二三九六○一○○。(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八七期)
▲配戴助聽器並不能完全恢復到原始聽力狀態。
一起探究美味豆花的小秘密
市售的傳統豆花、布丁豆花的口感有何不同?在購買豆花或自製豆花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對此,食藥署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蔡敏郎教授,為民眾悉心解惑。
豆花凝固原理大不同
傳統豆花、布丁豆花與超市販售的盒裝豆花,同樣都以豆漿為主原料,但口感卻明顯不同,蔡敏郎說明:「傳統豆花是用石膏或鹽滷作為凝固劑,石膏的鈣離子或鹽滷的鎂離子帶有正電,會與豆漿中蛋白質上的負電荷相吸,進而形成凝膠結構,凝固後就是我們平常吃的豆花。」製作傳統豆花時,石膏通常會再與地瓜粉(澱粉)混勻,這些澱粉分子糊化後,分子鏈充份展開,穿梭在蛋白結構中,可以讓豆花凝固後質地更細緻、綿密有彈性。
至於布丁豆花或盒裝豆花,則是使用洋菜、明膠、吉利丁、布丁粉等動植物膠,將豆漿製成凍狀,相較於石膏凝固的豆花,口感較為軟嫩,若用布丁粉製作或添加雞蛋,還會帶有蛋香。
選有信譽的店家購買
蔡敏郎強調,原料黃豆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豆花的品質,但消費者購買豆花時無法親眼確認原料狀況,建議挑選信譽良好的店家與品牌購買。若在店面或攤販購買豆花,則可留意周遭環境清潔程度、人員衛生、器皿容器是否乾淨。
由於豆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保存條件不佳時容易腐敗,購買時也可留意,店家的豆花是否有冷藏或熱存的設備、保溫桶,讓豆花儲存在合適的條件下,減少腐敗的風險,而購買豆花回家後應儘快品嚐,不宜放置過久。
自製安心豆花三撇步
在家自製豆花很簡單,只要掌握三要點:⑴浸泡黃豆時須注意泡豆水,若有酸味表示微生物滋長,要避免泡到出現酸味,在冰箱中冷藏泡豆更安全;⑵生豆中含有影響人體消化的酵素,因此豆漿一定要煮熟;⑶使用石膏凝固劑建議先用少量的水泡開,在豆漿正熱時將豆漿沖入凝固劑中,混合均勻後不可再搖動,就能凝結得完整漂亮。
食藥署貼心叮嚀,無論是在外購買或是自製豆花,都需要注意環境與器具的清潔,並趁早食用完畢,以免微生物滋長影響食用安全。(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八二期)
▲購買豆花要注意選擇信譽良好、環境乾淨、人員衛生、器具乾淨的店家或品牌。
安心使用塑膠食品容器看這裡
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產品類型五花八門,使用的材質也很多元,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矽膠等。許多民眾擔心,使用塑膠食品器具容器或包裝盛裝食品,可能會攝入過量的塑化劑。食藥署說明,並非所有塑膠材質都需要添加塑化劑,且有添加塑化劑的產品也不是絕對有危害,關鍵是產品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相關規範,加上消費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飲食衛生安全。
「塑膠材質那麼多種,我要怎麼選擇產品,又要注意什麼呢?」放心!食藥署懂得消費者的實際需要,特地彙整出看清產品標示、選擇合適塑膠食品器具容器的「秒懂」資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塑膠」是一類合成有機物質的通稱,主要是由化學單體組成,並經過聚合作用形成高分子的材料。各類塑膠材質都有不同的特性,其中PVC及PVDC二類材質的原始特性堅硬,常透過添加塑化劑,調整材質的柔軟性及彈性,以增加此類材質的應用範圍;而PE、PP等本身質地比較柔軟的材質,就不需透過添加塑化劑來調整材質的特性。由於塑化劑的種類繁多,包括:環氧植物油、檸檬酸酯等,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塑化劑,因被歸類為疑似環境賀爾蒙,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生殖異常等,使用上要多加留意。
為保障廣大民眾的飲食安全衛生,衛生福利部依食安法授權訂定了「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已針對塑膠材質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風險物質,訂定限量標準,符合衛生標準的產品在正常使用下,尚無安全疑慮。對於常添加塑化劑的PVC或PVDC材質,也依食安法第二六條要求,產品要加註「勿與高油脂且高溫之食品直接接觸」或相同意涵的標示,以利消費者依產品標示資訊正確使用產品。
衛生單位除了透過教育宣導的方式,輔導業者自主確認產品符合食安法的規範外,也透過後市場查核機制,查核市售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符合食安法情形,不符合規定的產品由轄區衛生局依法處辦,督促業者遵循相關規範。食藥署提醒,當您購買塑膠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時,選擇有完整依食安法第二六條標示的產品,並依標示資訊正確使用,如果在使用時發現產品已經有破損、變色等老化情形,就要適時更換,用起來比較安全,千萬別因過度節省而因小失大。(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七八七期)
▲並非所有塑膠材質都需要添加塑化劑,添加塑化劑的產品也不是絕對有危害,只要符合規定即可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