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遞(TALK版)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骨折後不能吃香蕉是真的嗎
Talk版
「醫師,我骨折了,還可以吃香蕉嗎?」臨床上,經常聽到病患有類似疑問,像是骨折後不能吃香蕉、鴨肉、糯米等食物,以免影響傷處的復原;另外要多吃珍珠粉、鈣片、大骨湯來「補骨」這些說法可信嗎?食藥署請到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龍為大家解惑。
李佳龍醫師表示:香蕉的營養豐富,對於骨折病患來說是很好的食物。有些人擔心香蕉中豐富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其實只要是腎功能正常,食用一根香蕉並不會造成高血鉀或引發抽筋,民眾可放心食用。至於鴨肉,因為含有蛋白質、鐵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對骨折病患來說,仍是可以正常攝取的食物。
骨折術後 減少易脹氣食物
「不過,並非任何食物都能放心吃!」李醫師強調,骨折後,患者活動量會降低,腸胃蠕動也會跟著減弱,此時較難消化的糯米等食物,建議淺嚐即止。此外,骨折術後的臥床期或行動受限期間(約麻醉術後三至七天),建議暫停食用易脹氣的牛奶及產氣性食物,避免造成不適。待恢復穩定後,即可繼續食用。
大骨湯補鈣有限 牛奶補鈣更適合
老一輩民眾喜歡用大骨湯來補骨,李醫師說,熬煮大骨湯時,骨頭釋放到湯中的鈣質有限,其實補鈣效果並不明確,建議以牛奶、黑芝麻等富含鈣質的天然食物來補充。食藥署提醒食用珍珠粉、鱸魚精等營養補充品前,先諮詢醫師是否有必要食用,並確認個人體質是否適合。此外,民眾若想吃鈣片補鈣,務必依照仿單(產品說明書)上的建議攝取量,避免因過量攝取造成高血鈣、便秘、結石等副作用。
最後,食藥署叮嚀:骨折病患不只要補鈣,更要多曬太陽,有助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不僅能提升人體對鈣的利用,還可強化骨密度,幫助您補鈣更全面。(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八二四期)
▲骨折術後建議暫停食用易脹氣、產氣的食品。
塗防曬護唇膏 做到位才有效
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食藥署提醒,做好全身防曬的同時,唇部皮膚也別忽略!對此,食藥署特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李宗儒醫師分享說明:唇部皮膚的含水量與屏障功能較低,若沒有做好防曬措施,不僅水分易流失,還可能導致乾裂、黯沈與老化,甚至有皮膚病變及癌化的可能。
唇部防曬沒做好
影響美觀且有罹癌疑慮
李醫師提醒:唇部防曬,除了預防曬黑、曬傷與老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預防皮膚癌。尤其下嘴唇面積較大也較突出,容易長期曝露於紫外線的傷害,如未做防曬,會提高日光性唇炎(癌前病變)的機率,並增加皮膚罹癌的風險。
這種皮膚病變常見於日曬部位,且膚色較白、有家族史、抽菸、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及不注重防曬的人都是高危險群。當唇部有不易癒合的傷口,反覆破皮及脫屑等症狀出現時,應提高警覺,並儘速至皮膚科進一步檢查,確認有無罹患皮膚癌(尤其是鱗狀細胞癌)的可能。
▲使用防曬產品需頻繁補擦才能維持防曬效果。
SPF與PA越高越好
塗抹頻率與塗抹量更重要
食藥署指出:防曬產品經常以SPF及PA來標示產品的防曬效果,這是為了防止來自紫外線中的短波UVB和長波UVA所設計。SPF是針對UVB的防曬指標,SPF15表示能延長十五倍皮膚曬傷、曬紅的時間;SPF50則是延長五○倍。PA是阻隔UVA的防護指標,代表能延緩皮膚曬黑的能力,其數值以「+」表示,最高可至四個+號,也是延後曬黑的倍數概念。
原則上SPF與PA的防曬係數越高,阻隔紫外線的功效越強。但若是經常舐唇、易流汗或塗抹不足,即使使用防曬係數高的產品,仍要頻繁補擦,且厚厚塗抹至足夠量,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曬效果。
防曬護唇膏怎麼挑
防曬劑的成分作用原理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物理性作用較不易引起過敏,但缺點是容易有泛白厚重現象;化學性作用使用後較清爽不油膩,但要注意敏感或刺激問題。民眾若想要安全性高的防曬護唇膏,可從天然有機、成分單純與物理性成分三點著手。李醫師也表示防曬護唇膏裡常見的一些化學成分,只要在安全劑量內,無需過度擔心。
食藥署提醒:選購時應挑選標示完整的產品,並留意注意事項與使用方式,在有效期內儘速用完。若使用含潤色效果及香味的防曬護唇膏,應確實清潔乾淨,避免成分停留唇部太久而造成皮膚傷害。(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八二六期)
香港腳迷思多
皮膚科醫師為您一一釐清
您是否聽過各種關於香港腳的說法與偏方,例如:泡熱水、泡醋、泡鹽水能緩解香港腳症狀,甚至還有用薑、牙膏塗抹等說法。為了破解這些迷思,食藥署特別請到皮膚科診所楊麗珍醫師來為民眾逐一釐清,並建立正確治療香港腳的觀念。
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通通無效
楊醫師指出:坊間有許多關於預防與治療香港腳的說法,有些是正確觀念,但也有很多是錯誤的治療偏方。例如穿襪子悶住容易得香港腳、共穿鞋襪容易得香港腳、易流腳汗者容易得香港腳、襪子應該要和家人衣物分開洗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觀念!反之,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擦啤酒、鹽巴水、牙膏、老薑等網路上流傳的治療偏方,這些不僅無效,甚至可能使症狀更嚴重。
將患部浸泡於溫熱的水中,想藉熱水達到殺菌效果,事實上,黴菌十分耐熱,即使泡湯溫度達到攝氏四五度,也不足以殺死黴菌,反而可能使症狀加重。擦醋治療,則會造成患部脫皮,增加糜爛型足癬的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凡士林適用於冬季乾燥症,若是塗抹於患部,反而提供一個適合黴菌滋長的環境,因此也不建議使用。
至於酒、鹽水、老薑、茶樹精油等,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可以治療香港腳,民眾勿隨意聽信偏方,以免造成病情延誤,甚至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香港腳勿輕信網路流傳的治療偏方。
諮詢專業醫藥人員
依醫囑或藥品仿單正確使用
治療香港腳,建議先由醫師診斷,並依照醫囑進行治療。若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買治療香港腳之指示藥品,需先諮詢專業的醫藥人員,並依照藥品仿單(說明書)正確使用,才能早日獲得健康。
食藥署提醒民眾:網路謠言多,應先查證後過濾錯誤的資訊,千萬不要盲目聽信偏方,小則延誤病情,大則傷身。(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八三○期)
正確使用泡澡劑 生活更療癒
生活中難免會有緊張感,此時,不少人會在家泡澡來放鬆心情、緩解壓力,若再加入擁有特殊香氣與色彩的泡澡劑,似乎就更加療癒!但是,以化粧品管理的泡澡劑究竟是什麼樣的產品?就讓食藥署帶您來瞭解吧!
泡澡劑依其劑型分為粉劑、固劑及液劑等,目的為清潔或滋潤肌膚,並可透過泡泡及香氣增加泡澡樂趣。常見的種類為:無機鹽類、泡澡沐浴油(Bath oil)及泡沫泡澡劑(Bubble bath)等。
三大泡澡劑的成分與作用
無機鹽類泡澡劑常添加氯化鈉、氯化鉀、碳酸鈉及碳酸氫鈉等成分,再經染色、賦香製成,這類產品因含碳酸鈉、碳酸氫鈉等發泡性鹽類,溶於水中會產生很多二氧化碳的氣泡。泡澡沐浴油常添加動物或植物性油脂、醇類等油分,屬於液態產品,可減少水分蒸散,使皮膚柔軟,而有些產品為方便攜帶或固定使用量,則會將液體裝在膠囊中,當膠囊投入水中,外層明膠膨脹溶解後內溶液釋出於泡澡水。泡沫沐浴劑主要發泡成分以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主,由於香皂起泡效果不佳,藉由泡沫沐浴劑可使浴缸隨水注入充滿泡沫,增加樂趣。
攝氏四十度以下 不超過三十分鐘
食藥署提醒,以化粧品管理的泡澡劑不具有醫療效能,且無論哪一種泡澡劑,泡澡水溫以不超過攝氏四十度,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宜。此外,泡澡後記得將泡澡劑沖洗乾淨以免殘留,並適當塗抹乳液以避免肌膚乾燥。
最後,選購及使用泡澡劑要看清楚產品標示,依照產品使用方法正確使用。若想即時了解化粧品資訊及獲得更多化粧品知識,快上「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Facebook粉絲團,掌握第一手的化粧品安全選購及使用資訊。(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八二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