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健康快遞 

健康快遞


代碼 RICH202206018

人氣 462




RICH達人 | 2022年

RICH達人NO178期(6月號)

健康快遞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彙整多元化各式用藥、保健資訊,保障讀者健康權益。


PART1 東方起司「豆腐乳」
學會挑選祕訣三步驟


Talk版



你喜歡豆腐乳嗎?擁有「東方起司」美稱的豆腐乳,鹹香又帶有獨特風味,堪稱是搭配稀飯的最佳良伴,也是豆乳雞、腐乳空心菜等料理的靈魂佐料。如此獨特的食物究竟是如何製作?又該如何判別品質好壞呢?食藥署特別邀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建利助理教授,與民眾分享豆腐乳的小知識!


鹽漬與發酵 造就豆腐乳的獨特風味

陳老師指出,傳統豆腐乳的製作方法是先將板豆腐沾鹽,再經過重壓、脱去水分製成腐乳塊,接著與麴菌、毛黴菌、米酒、香辛料、紅麴或水果等材料混合後,靜置發酵而成。

豆腐乳的獨特風味來自食材本身與發酵過程所產生的物質,因為各廠商有不同的發酵菌種與食材配方,使得各家豆腐乳的風味迥異,例如添加鳳梨等蔬果,除了腐乳本身的香味外,蔬果中的酵素也會水解豆腐,使得風味更加豐富。



豆腐乳品質如何確認?1聞2看3檢查

豆腐乳的品質該如何辨別?陳老師建議3步驟:1聞2看3檢查,「聞」是打開豆腐乳時先聞一聞,應是自然豆香與調味料香,而不是酸敗、腐敗的臭味;「看」是指豆腐乳醬汁必須澄清可看見腐乳塊,表面不能有發霉或菌膜;「檢查」是指每塊豆腐乳之間不能有沾黏、發霉的現象,若有則表示豆腐乳已經腐敗。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豆腐乳的鹽份高、水活性低,因此在未開罐時可以在室溫下長期存放,若開罐後則務必冷藏保存,並且儘快食用完畢,以確保食用安全。


選購豆腐乳要掌握「1聞2看3檢查」的原則。

▲選購豆腐乳要掌握「1聞2看3檢查」的原則。


PART2 DIY「豆腐乳」樂趣多?
專家:不建議自行製作


Talk版



網路上有許多製作豆腐乳的教學影片,讓不少民眾也躍躍欲試。陳建利助理教授提醒:環境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若自行製作時,產品受壞菌污染,很難直接以肉眼判斷,且製作時很難精確掌控溫度等發酵條件,也不容易控制成品品質。

另外,網路上販售的自製豆腐乳菌種無法鑑別菌株的安全性,有些麴菌雖能發酵成功,但也可能會產生毒素,因此不建議民眾自行製作。



多吃豆腐乳保健康?淺嚐即止,避免身體負擔

陳老師表示:豆腐乳屬高鈉食品,建議淺嚐即止,以免因攝取過量鹽分而造成身體負擔。另外,想要品嚐美味的豆腐乳,務必挑選可靠、有信譽的商家,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

食藥署也叮嚀:豆腐乳開罐後務必冷藏存放,並儘速食用完畢。別忘了!適量食用,美味才是一種享受,而非負擔!(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59期)


食用豆腐乳小提醒。

▲食用豆腐乳小提醒。


康普茶掀潮流?
營養師:不是人人都適合


Talk版



近年來,康普茶(Kombucha)在世界各地掀起潮流,不少歐美大明星都跟上這股風潮。到底康普茶是什麼?食藥署請到鄭文怡營養師來為民眾解析,讓您不僅輕鬆跟上潮流,更能學習聰明飲用。

鄭營養師指出,所謂的康普茶,可以用任一種茶葉當基底,例如: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再加上水、蔗糖、與紅茶菌(又稱紅茶菇,是由酵母菌加上醋酸菌所生成的物質)醱酵而成。這種添加菌種來醱酵的茶,就是康普茶與一般茶品的最大不同。



天然醱酵的機能性飲品

鄭營養師說,康普茶因以茶葉為基底,含有天然茶多酚與兒茶素;另外,由於康普茶醱酵過程中,酵母菌會將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及果糖,最後產生酒精與二氧化碳,接著醋酸菌將酒精轉換成醋酸,因此最終產品的pH值會下降並帶有微甜的氣泡感,使得康普茶同時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為其一大特色。

然而,康普茶並非人人適合!鄭營養師提醒:康普茶的基底是茶,每100C.C.約含有3~5毫克的咖啡因,因此,對咖啡因敏感者如懷孕婦女、幼兒、失眠患者不適合飲用,而如消化道不適、肝腎功能不佳、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議飲用。除此之外,康普茶不適合空腹喝,最佳飲用時機應為飯後。



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自釀的康普茶

鄭營養師提醒民眾,儘量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是自釀的康普茶,以免因醱酵環境不佳或溫控不良,導致污染或發霉的情形。食藥署也強調,購買時應選擇包裝完整、有品管控制的康普茶,開瓶後若是對嘴喝,瓶口的細菌群可能會影響品質,應儘快飲完,以確保食用安全。(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1期)


不是人人都適合飲用康普茶。

▲不是人人都適合飲用康普茶。


下背疼痛新解方
認識射頻熱凝療法


Talk版



現代人因缺少運動、姿勢不良、體型肥胖或勞動因素(例如經常彎腰搬重物)等,造成下背部組織疼痛(泛稱下背痛)。據統計,約有八成的人有下背痛經驗,多數經適當休息可緩解,少數需要仰賴藥物、物理或手術治療,極少數在治療無效後會演變為慢性疼痛。



下背痛 先請醫師詳細診斷

常見下背痛的原因有肌肉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脊椎滑脫、僵直性脊椎炎等。下背痛的病因診斷,需藉由醫師詢問病史及臨床理學檢查,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或電生理檢查。症狀輕者通常會以保守物理療法或藥物進行治療;嚴重者可由醫師評估後,透過外科手術或射頻熱凝療法來緩解下背痛症狀。



緩解疼痛 危險度低的射頻熱凝療法

射頻熱凝療法是以射頻熱凝產生器搭配特殊的侵入式電極針,在X光影像的引導下到施行部位後,藉由儀器內建的神經刺激儀定位,設定不同的時間、能量、溫度等參數,將射頻能量傳導至電極針末端,產生電磁波以進行射頻熱凝,使神經對疼痛感覺鈍化,達到緩解疼痛的療效。優點是電極針不會產生高溫、不易傷害組織,且療程較短。

射頻熱凝設備屬於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經過食藥署審查,確認其安全及有效性始核准。提醒您,若有經常性下背痛症狀,請盡速就醫。如對射頻熱凝設備相關資訊有興趣,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連結:食藥署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查詢)。(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0期)


小兒用藥該不該磨成粉?
藥師表示:不主動


Talk版



許多家長到藥局櫃台幫小孩領藥後經常會立刻詢問:「怎麼沒有磨粉呢?」多數民眾可能不清楚藥品磨粉的影響,以下由食藥署與您分享「小兒磨粉」小知識!



藥師不主動將藥品磨粉的考量

藥師依處方調劑時,基於以下四項因素,通常不會主動將藥品磨粉:

一、破壞藥品安定性:藥品研發時,會考量其特性來設計合適的劑型,以符合藥品安定性、避免吸潮與變質等,確保可達預期藥效。藥品成分原本受到層層包裹,若磨成粉暴露在空氣中,易使藥品不安定且不易保存。

二、產生交互作用:數種藥品混合磨粉,容易造成不同藥品間的物理、化學及藥理因子互相影響,可能影響療效。

三、共用磨粉器具及分包機:藥師磨粉後,雖會清潔,但難免有前次磨粉後的微量殘留,可能造成藥品間相互污染。

四、藥品味道不佳、刺激腸胃道:為增加服藥順從性,藥品會設計可掩蓋藥味及防止局部腸胃道刺激的劑型,磨粉後可能破壞該劑型而造成不適的反應,如噁心嘔吐等。會降低服藥順從性,造成治療效果不彰。



不適合磨成粉的藥品

有些藥品會因其本身特性或劑型設計因素而不適合磨成粉,其原因如下:


一、藥品特性不適合磨粉

 ①易潮解:有些藥品容易吸溼,建議服用前再自行磨粉即可。

 ②刺激性高:有些藥品不僅不能磨粉,而且須服用大量水份及維持直立姿勢,避免刺激腸胃道黏膜或口腔黏膜。

 ③味道苦:磨粉後易使服藥意願降低,服藥順從性變差。


二、劑型設計不適合磨粉

 ①軟膠囊:內容物往往是液體,不適合磨粉。

 ②腸溶錠、口溶錠:此類藥在磨粉後會在胃部就被破壞,無法到達特定部位吸收,使得吸收藥量減損、降低療效、甚至達不到作用的部位。

 ③緩釋劑型:磨粉會破壞該劑型控釋方式,使得藥品迅速釋放,造成血中濃度上升太高,超過適當範圍,增加副作用的發生機會。



藥品磨粉外的選擇

若小孩年紀過小,尙未學會吞嚥藥品,或因藥品過大而造成吞服恐懼,可在家中自行依醫師或藥師指示,切割分量(如半顆)放入分包紙或夾鏈袋中,再用鐵湯匙或硬物壓碎;如果是膠囊,撥開分量即可。分包或加水配製後的藥,最好立即或短期內服用完畢。

食藥署提醒,藥品磨粉問題多,相對風險也較大,其影響往往超出當初藥品設計所預期的情形。因此看診時,建議先詢問是否有小兒劑型藥品,如溶液劑、糖漿劑、懸液劑、口溶錠等,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順利服藥且獲得療效。(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0期)


藥品磨粉會影響功效,建議諮詢藥師。

▲藥品磨粉會影響功效,建議諮詢藥師。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健康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