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駕馭時間 遇見全新的自己 

駕馭時間 遇見全新的自己


代碼 RICH202402014

人氣 128




RICH達人 | 2024年

RICH達人NO197期(2&3月號)

駕馭時間 遇見全新的自己

整理/洪詩茵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



讀給你聽



時間的概念很模糊,看不見、摸不著,多數人只知道一天有24小時,時間無法倒回,要珍惜使用。韓國超人氣演講家、時間管理專家朴大輝,曾輔導超過15,000名學員,3週內成功幫一名國中生從第13名變成第1名,在其作品《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中分享,「『時間管理』嚴格來說就是『自我管理』,如果只聚焦在管理『時間』,不但只有管理到表面,效果也不佳。」

朴大輝認為,比起時間,更應該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這樣才能更加精準地管理和消化自己的行程。我們無法控制或管理不斷流逝的時間,與其努力想去控制固定的時間,不如將焦點放在適當地使用和管理變動的時間上,透過寫實魔法(「寫」下後就會「實」現的「魔法」),啟動我們頭腦裡的「目標追蹤機制」,努力朝著目標前進吧!


預期控制時間,更應該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與其控制時間,更應該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一天真的是24小時嗎

韓國氣象局在預報天氣時,會同時公布10月至隔年4月的溫度和實際人們感受到的體感溫度。看到「今年最冷的一天」的預報後,就會戴上圍巾、手套,穿好內衣等全副武裝出門,但也有可能感覺沒有昨天冷。

天氣預報只根據溫度計來預報溫度,溫度計只會測定空氣中的溫度,不考慮風速、溼度、日照量等人類感受到的各種環境因素,僅靠空氣中的溫度,無法準確地表現出人們感受到的寒冷,因此冬天的天氣,比起氣溫,受體感溫度的影響還要來得更大。顧名思義,體感溫度就是我們身體感受到的溫度。除氣溫外,它還會受到風力、溼度、日照量、體質、心理狀態的影響。冬天即使是同樣的溫度,如果風大的話也會覺得更冷,因為風和寒氣會從我們的皮膚中奪走熱量。

時間也是一樣,雖然一天是24小時,但是我們根據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模式,對時間的感受都不同,但大體上比起實際的24小時,我們所感受到的通常短得多。

讓我們簡單來看看平凡人K的一天吧。每天24小時中睡眠時間為7.5小時,吃飯時間為2.5小時(早餐30分鐘,午餐和晚餐各1小時),上班時間為8小時,上下班移動時間為2小時,洗臉和準備時間為0.5小時(洗臉或洗澡、搭配服裝的時間、整理包包等)。睡覺、吃飯、工作、移動和準備時間等一天生活必需的時間被稱為「一天固定時間」,因此K每天的固定時間為20.5小時,除此之外的「每天變動時間(自由時間)」為3.5小時。「你會把一天看成24小時嗎?還是每天3.5小時呢?」這兩種觀點會對控制和使用時間帶來很大的差異,那些從未想過自己的一天其實是3.5小時的人恐怕會大吃一驚。

一天的固定時間是我們不得不使用的時間,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時間。當然,也可以稍微減少睡眠、把飯吃得快一點或是清晨就去上班等,來減少一點點時間,但是從根本上看來,只要不辭職或沒有特別的事情,就不可能大幅減少固定時間,因此,與其努力控制固定時間,不如將焦點放在適當地使用和管理變動時間上。

舉例來說,K一個月能拿到300萬韓元(約新台幣7萬5,000元)的薪水。拿到薪水的當天去買一雙20萬韓元(約新台幣5,000元)的皮鞋,再買一件50萬韓元(約新台幣1萬2,500元)的大衣,還有換成最新的智慧型手機,晚上再去飯店吃頓套餐料理,如何?

如果月薪是300萬韓元,那麼扣掉保險和稅金,實際收入大概是2,656,240韓元(約新台幣66,406元),因此,我們應該把月薪看作是265萬韓元,而不是300萬韓元。再加上貸款利息、交通費、生活費、保險費、公寓管理費等每月支出的固定費用,也就是說,從存摺支出之後,剩下的錢才是實際薪水。如果存摺裡還剩下30萬韓元(約新台幣7,500元),那麼把實際薪水想像成30萬韓元之後,再考慮在那個範疇內如何使用才是更現實且可取的。

時間也是一樣,如果把一天想像成24小時,就會與實際感受到的時間產生誤差。縮小這個差距比什麼都重要,應該把每天想成3.5個小時,再去思考如何度過和管理這些時間。如果要把每天的24小時都管理好,那麼人就會倍感疲憊,因此去考慮如何度過自己可以控管的3.5小時才是明智之舉,而且剛開始最好把時間設定為1小時~2小時,並在能夠充實度過這些時間後,再慢慢往上加。

每天努力生活24小時固然重要,但很難從一開始就做到這點。在24小時中,先照常度過一天的固定時間,再有意義地度過自己創造的自由變動時間。如果把每天看成是3.5個小時,就會發現一天的核心時間在哪裡,也會開始看到自己應該更專注於哪個部分來傾注能量。



尋找屬於自己的升級時間

1. 在一天中尋找只能為我所用的時間。尋找像逗號一樣,一天裡不受任何人干擾的時間。

2. 幫那段時間取個名字(例如:○○的逗號、○○的Free Time等)。例如我取的名字為「am4me(給我自己的凌晨)」。

3. 在這段時間內,把智慧型手機調成飛航模式或是關機,除非是特殊情況,不然就暫時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4. 只為自己花時間。讀書、寫作、冥想或發展興趣嗜好都可以。


尋找屬於自己的時間,對於想要生活得有價值的人來說,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把「自己」比喻成想裝滿金黃色水滴的碗,找出提升自己的時間並每天執行,就會像是金黃色的水一滴、兩滴地滴進碗裡。一開始看不出來,就算超過100滴了也還看不出來,眼裡完全看不出明顯的變化,好像這些時間只是默默地過去,但即使很微小,也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就算肉眼看不到任何變化,也不要中途放棄,因為只要繼續拉長這個時間,在某個瞬間我們就能看見水漲船高。

你真的想要改變嗎?你真的想要提升自己嗎?那麼就應該尋找可以提升自己的時間,持續維持,如果可以的話,就繼續增加提升的時間,而在某個瞬間,我們將會遇見全新的自己。


先寫下目標吧

其實我們可以把「善於管理時間」看作是「處理好該做的事情」。因為想處理好要做的事情,首先得把待辦事項清單整理好,否則頭腦處於複雜狀態,不知道該做什麼,只會急急忙忙地處理想起來的事情。在腦海中整理今天要做的事情,在需要的時候把該做的事情一一提出就好了,但事實上這並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腦袋裡的工作儲存容量並不大。

因此,我們應該整理要做的事情,並記錄在計畫表或日程表上。雖然為了不要忘記、為了有計畫地處理某件事情,我們會使用計畫表,但更重要的應是計畫的「效果」。如果先把事情寫在計畫表上,那麼周遭的一切就會很神奇地幫助你完成那件事,讓你體驗到事情意外地順利,所以做不做計畫的差別真的很大。

為什麼會這樣呢?從「想法與物質的關係」中可以找到頭緒。電腦、筆電、書桌、鉛筆、計畫表等,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源於某些人的想法,想法比那些事物更早一步出現,也就是想法變成了物質。那麼,將想法物質化的第一步是什麼?就是記錄。將腦海中的想法記在紙上,就是物質化的第一步,也就是所有事情的開端。

我拿一個關於記錄的實際故事為例。美國有一個叫金.凱瑞(Jim Carrey)的電影演員,他年輕時懷著成為著名電影明星的夢想前往了美國,但在闖出名堂之前,默默無名的時期讓他非常飢餓又貧困。有一天,他覺得自己「不想再這樣生活了」。因此,他漫無目的地爬上好萊塢最高的山坡,拿出支票簿,寫下了「1,000萬美元的演出費」,支付日期是5年後的1995年的感恩節。他把支付給未來的自己的假支票放在錢包裡,在心裡珍藏了5年。金.凱瑞一有空就開心地看著1,000萬美元的支票,沉浸在幸福之中,之後發生了驚人的事。

5年後,他透過電影《阿呆與阿瓜》(Dumb and Dumber)和《蝙蝠俠》(Batman Forever),拿到了比支票上寫的金額還要多的1,700萬美元。自己5年前寫的支票真的實現了,從那之後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一部電影可以獲得2,000萬美元的片酬,成了世界著名的演員。金.凱瑞的父親去世時,他把一直放在身上的1,000萬美元支票放進父親懷中,流下了眼淚。

美國漫畫家斯科特.亞當斯(Scott Raymond Adams)在1989年4月開始連載諷刺漫畫《呆伯特》(Dilbert)。主角呆伯特雖然是天才,但在公司裡卻被當作傻瓜,他的性格可說是相當小心翼翼。他聰明善良的性格,反而讓他走不出刻薄的世界,因為現實根本就是一攤泥淖。這部作品把看似自私的「自己的事自己看著辦」才能生存的艱難現實稍微誇大,但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它以「呆伯特法則」而聞名,意指「最無能的職員最先升職,這樣對公司造成的打擊才最小」。

斯科特.亞當斯曾經是低薪的工廠基層職員,他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一天塗鴉好幾次,他不斷寫著的句子是「我將成為在報紙上連載漫畫的著名漫畫家」。那個時候,他的漫畫一直被眾多報社拒絕,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經過數百次的嘗試,終於與一家報社簽訂了合約,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而且他每天都會抽空寫15次「我要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漫畫家」。現在,呆伯特漫畫已在世界上2,000種報紙上連載。網站「呆伯特.約翰」平均每天訪問人次高達10萬人。

金.凱瑞和斯科特.亞當斯的故事是展現記錄力量的好故事。想要美夢成真或想實現成功的人,首先要明確地寫出自己的目標和要做的事情,沒寫下目標的話,就容易迷失方向,在巨大的時間洪流中像浮標一樣漂浮著,然後糊里糊塗地消失了。為了在這巨大的時間洪流中實現目標並生存下去,我們應該把目標或計畫寫下來。



寫者生存:只有寫下來的人才能生存(註1)

記錄具有很大的力量,它是將肉眼看不見的想法物質化的行動,光憑想法不會產生任何結果,記錄等於把想法植入真實世界,種下的想法(種子)長大了,結果(果實)就會誕生。因此我們必須先種植(記錄)。

如果記錄下來,頭腦裡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當我們記錄下來的瞬間,頭腦裡就會啟動「目標追蹤機制」,就像潛艇上發射的魚雷一樣,會朝著目標前進。魚雷在深海中不會管水流的妨礙,只會向著魚雷中植入的目標前進。你的大腦就像魚雷一樣,向著記下的目標前進,尋找與目標有關的事情,而且反應非常敏銳。只要完全專注於目標,周遭的一切就會幫助你實現它。記錄是在大腦中安裝特殊的雷達,透過記錄安裝的雷達,能為你提供必要的資訊和解決方案,讓你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註1:韓文中的「適」(적)與「寫」(적)同音。



寫實魔法的祕訣
寫實魔法的祕訣(「寫」下後就會「實」現的「魔法」)


記錄時最好採用模擬的方式,雖然我們生活在數位時代,但用電子記錄與實際用紙來記錄的模擬方式略有差異。

模擬的方式是在紙上刻下鉛筆的石墨或將圓珠筆的墨水沾染在紙上,這個過程是實質性的物質化過程。

相反地,數位則是儲藏在電腦硬體設備裡,將電訊信號在螢幕上以RGB的顏色來顯示的方式。

畫在素描簿上的紅蘋果和螢幕上的紅蘋果雖然看起來相似,但本質卻不同,素描簿上用蠟筆畫出來的蘋果畫是實際存在的,而螢幕上看到的只是電訊信號而已。

素描簿上的蘋果畫,可以透過身體的感知能力來隱約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們可以聞到蠟筆的蠟味,也可以觸摸到蠟筆劃過的痕跡,甚至可以品嘗到味道,但是螢幕上的蘋果畫卻非如此,這與實際和虛擬空間的異同。

從記錄具體化為物質的角度來看,比起數位的便利,更推薦模擬現實化。



Profile
《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


多數人的時間管理,只做到表面,總是效果不彰、被進度追著跑,其實,真正的時間管理,不在「管理」,而是「態度」!作者在書中提出「4階段時間駕馭術」和20種時間管理法寶,幫你建立正確對待時間的態度。

為了幸福,生活中需要從容;為了生活的從容,需要時間上的自由。這本書旨在讓大家掌握有效的時間管理知識,過上如富翁般有餘裕又富足的生活。


作者:朴大輝

作為演講家和自我開發專家,他為韓國一萬五千多人講課和指導,並得出一個結論──所有成功的核心在於「時間管理」。此後7年間,他專注於研究時間管理,他在讀碩士的期間,曾投入一個學期的時間,寫了2篇SCI級論文,其中一篇被列入IEEE,使他能在奧地利理工大學發表論文。

他曾在3週內將一名初中生從全校第13名變成第1名,並在9個月之內讓9級公試生合格。此外,他還開發了包括時間收據、Listo、早鳥21天計畫、週間完全計畫、人生兌換券、無窮作戰等技巧,現任Rich of Time的代表。


《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圖片來源:采實文化)

▲《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圖片來源:采實文化)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駕馭時間 遇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