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遞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彙整多元化各式用藥、保健資訊,保障讀者健康權益。
宅配美食新趨勢 維持溫度是關鍵
讀給你聽
不想出門或無暇外出時,不少民眾會使用網路採買食品,其中也包含冷凍與冷藏食品,除了能輕鬆享受各地美食,同時也活絡低溫食品宅配市場。食藥署提醒,如果低溫食品在配送過程中失溫解凍,除了會產生消費糾紛之外,更可能造成食品衛生安全危害,進而影響民眾的健康。
避開「危險溫度帶」 減少細菌繁殖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聽過「危險溫度帶」?在7℃-60℃之間是細菌最容易生長繁殖的溫度,因此,許多食品會利用冷藏、冷凍的方式進行貯存。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冷凍食品的品溫應維持攝氏-18℃以下,冷藏食品的品溫應保持7℃以下、凍結點以上。若是倉儲及配送時,未注意溫度而造成溫度上升,除了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也可能造成食品中毒,讓原本美味的食品反而成為衛生殺手。
為確保低溫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食藥署提醒民眾需留意以下四點:
1.可靠的配送服務:選擇具備良好冷凍或冷藏設備的配送服務,確保在運輸過程中,食品能在適當溫度下保存。
2.檢查包裝完整性:收到食品時,應檢查外包裝是否有破損或紙箱軟化變形?是否使用絕緣材料和密封包材,以保持食品的低溫狀態?如包裝不完整或變形,可聯繫物流業者處理。
3.確認食品溫度:收到食品後,可檢查食品的狀態,觀察表面是否有冷凝水或結霜現象,如包裝表面有大量水滴或冷凍食品有部分軟化情形,可能是食品在運輸過程中溫度不符合要求,可聯繫物流業者處理。
4.妥善儲存食品:收到食品後,依據包裝上的儲存說明,將食品妥善儲存於冷藏或冷凍庫內,避免與其他食品交叉污染,並將不同食品做分類儲存。 做到上述四點,就可降低食品因失溫而變質的風險,更能吃得安心。(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95期)

現場調製飲料如何標示 食藥署帶您一探究竟
讀給你聽
不少飲料店配合季節推出各種飲品準備攻佔飲料控的味蕾,身為飲料控的您當然要手刀開喝一波呀!但是,除了飲料菜單上的品名和價格,您注意過還有其他標示項目嗎?快跟著食藥署來一探究竟吧!
為加強揭露市面上現場調製飲料的標示訊息,衛生福利部在2022年6月7日公告修正「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只要是具稅籍登記的連鎖飲料業、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業的現場調製飲料,店內除了要標示現場調製飲料之「總糖量及總熱量」外,如有供應茶及咖啡飲料,也應標示茶葉原料原產地、咖啡原料原產地及總咖啡因含量等。
總糖量及總熱量
現場調製飲料應標示總糖量及總熱量的數值,其標示值的誤差允許範圍應符合「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規定,且如以最高值表示者,應加註「最高值」。 另,總糖量可換算成方糖數標示 (每顆方糖以5公克計算)。
總咖啡因含量
現場調製紅茶、綠茶、可可等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皆應標示該杯飲料總咖啡因含量的最高值,該標示除了可以最高值標示,也可以紅黃綠符號或圖樣區分:
▋紅色:每杯總咖啡因含量達201毫克以上。
▋黃色:每杯總咖啡因含量介於101毫克至200毫克。
▋綠色:每杯總咖啡因含量低於100毫克。
茶 咖啡之原料原產地
添加茶或咖啡的飲料,均需標示茶葉或咖啡原料原產地(國),另,若飲料由兩種以上的茶葉原料、咖啡原料混合而成,則應依比例多寡,由高至低標示原料原產地(國);此外,僅以茶香料調製的飲料,則應標示「○○風味」或「○○口味」字樣。
以果蔬為品名
果蔬汁含量達10%以上,品名可標示為「○○汁」;果蔬汁含量未達10%,品名應標示為「○○飲料」等字樣;另,如飲料裡未含果蔬汁成分,則品名應標示「○○風味」或「○○口味」字樣。
最後,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飲料時,可仔細觀察所選購手搖飲的總糖量、總熱量及總咖啡因含量等標示, 讓您在享受飲料的同時也能喝得更安心。(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90期)

益生菌品質 食藥署來把關
讀給你聽
為了追求健康,不少民眾會選擇補充益生菌!益生菌的種類繁多,以乳酸菌最常見,例如乳酸桿菌(lactobacilli)、乳酸乳球菌(lactococci)及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a)等。
食藥署說明,目前共有53件益生菌產品已取得健康食品許可標章,其中包括取得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保健功效。另,市面上還有各式各樣的益生菌產品,其中這些產品添加的益生菌種類也越來越複雜,有些甚至包含十幾種益生菌,也提高產品中益生菌鑑別的難度。
快速鑑定益生菌 維護消費者權益
為了加強對益生菌產品的管理,以因應其種類和用途的多樣化,食藥署持續研發,並建立檢驗方法、提供科學證據,以利主管機關有效管理市售益生菌產品,包括益生菌的分離、培養和鑑定,除公開培養及計數方法外,並針對市售產品常見的益生菌菌種,建立分子生物學菌種專一性快速鑑定方法。

食藥署亦持續關注益生菌使用趨勢,並不斷建立及修正益生菌檢驗方法,以增進益生菌鑑別之效能,維護消費者知的權益。相關檢驗資訊,歡迎民眾至食藥署網站業務專區(http://www.fda.gov.tw首頁〉業務專區〉研究檢驗)查詢。(本文引用自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