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女性癌症相關異常 早就醫護健康
整理/公關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讀給你聽
乳癌與子宮體癌為我國發生率前五名之女性癌症,乳癌與子宮體癌分別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與第五位之癌症。國民健康署呼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另,國健署亦提醒,國內子宮體癌個案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好發於停經後的婦女,目前尚無國際科學實證有效篩檢子宮內膜癌的工具,若發現陰道有異常出血情況應儘速就醫。
面對乳癌不孤單 篩檢守護您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2024年主題為「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乳癌」,強調早期發現、及時診斷與全面治療的重要性。國健署呼籲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存活率>99.9%
透過定期癌症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幫助病人延長生命。國健署提供年齡45歲至69歲的婦女,以及40歲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有59.7%為早期(0+1期)乳癌,然而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僅33.4%。另外,根據2017-2021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存活率,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因此,國民健康署攜手民間團體,運用多元媒體管道,呼籲婦女朋友積極響應乳癌篩檢,共同打造不怕乳癌威脅的健康生活。
乳癌篩檢好便利 守護健康好方便
為守護國人的健康,國健署推動乳癌篩檢服務,只要符合資格的女性就能免費篩檢。女性朋友可以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補助資格;亦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檢查當天,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至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或洽當地衛生局所,即可諮詢並接受篩檢服務。
檢查時,建議避開月經來前1週的乳房腫脹期,降低不適感,當天不要穿連身衣裙,不要在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避免產生假影,影響判讀結果。每2年1次的檢查,幾秒鐘的輕微不適感,卻能為您的健康帶來長久保障。
若民眾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無須驚慌,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就可以及早處置;並且配合後續追蹤、治療,將可降低癌症所帶來的威脅,減少對個人及家庭的衝擊。
關注自身乳房狀況 有異狀要就醫
即使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結果正常,還是要定期檢查並關注身體變化,當身體有異狀時,例如:乳房、腋下摸到硬塊,乳房外觀出現異常(局部凹陷、突起),乳頭或乳暈潰瘍、凹陷,非哺乳期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等,應儘速就醫。
異常出血要注意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根據我國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21年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81名(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0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為57歲。2023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535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4人,為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
國健署提醒,除了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之外,更要注意陰道異常出血情況並儘速就醫,常見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
為提升民眾對子宮內膜癌的認識,國健署解惑最常見的三個問題:
問題1.子宮內膜癌是什麼?
說明: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好發於停經婦女。
發生於子宮的癌症可以分為子宮體癌和子宮頸癌,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症類型,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有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70歲女性,且多數為停經後婦女,2021年新發個案中50歲以上女性即占73.5%。以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來看,診斷出子宮體癌時有71.9%的個案都處於第0期或第1期之預後較佳的癌症發展初期。近5年的癌症登記資料平均值顯示,子宮體癌之5年存活率為83.9%。
問題2.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說明:肥胖者及有婦癌家族史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與遺傳和體質有關聯,其中肥胖為罹患子宮內膜癌重要因素,在澳洲有超過25%的子宮內膜癌病例是由肥胖所造成,在美國則是高達57%的病例歸因於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更是BMI正常者(18.5~24)的2到10倍。子宮內膜癌風險因子包括:長期月經異常的病史、曾被診斷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停經後肥胖、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服用僅含雌激素或其類似物成分的藥物或補充劑、罹患糖尿病等因素。
問題3.如何預防及檢測子宮內膜癌?
說明:維持適當體重,異常陰道出血請儘速就醫。
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指出,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20~3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目前尚無國際科學實證有效篩檢子宮內膜癌的工具。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等,國健署提醒婦女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進一步檢查,接受專業診斷並及早治療,阻斷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