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盤點中年危機 保險重整術(一)(影) 

盤點中年危機 保險重整術(一)(影)


代碼 RICH202507005

人氣 21




RICH達人 | 2025年

RICH達人NO 212期(7月號)

盤點中年危機 保險重整術(一)(影)

文/洪詩茵 攝影/陳建宏



盤點中年危機 保險重整術(一)/永達保經王儀葒業務儲備協理





讀給你聽



四、五十歲的中年族群被稱為最苦情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還面臨健康變化與退休壓力。不僅要應付當前風險,還得未雨綢繆規劃未來,錢得分成好幾份用。許多人甚至到了40歲才發現保險規劃有疏漏,中年是退休前的關鍵轉折,也是保險重整的最佳時機。保險專家建議把握此時,補強保障,為未來打造穩健的幸福人生。

在40至55歲的壓力高峰期,中年族群往往扮演關鍵角色,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經濟壓力並不輕,再加上職場競爭與退休準備等挑戰,常是身心俱疲,這才有了三明治族的稱謂。讓人擔憂的是,中年也是健康開始慢慢拉警報的關鍵時期。根據國健署的癌症時鐘,台灣平均每4分16秒就新增一名癌症患者,其中多數集中在50歲左右的中年族群;而衛福部統計資料亦指出,台灣失能人口已突破百萬人,其中過半數為50歲以上的族群。

面對高機率的健康風險與龐大經濟壓力,保險不再只是保障本身,而是人生系統風險的調整工具。永達一位業務主管在49歲突遭小中風,所幸早年透過增額終身壽險規劃退休,才得以安心休養,開啟慢活人生。她坦言:「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但唯有準備,才能讓無常不成為災難。」

另一位資深保險專家則強調,保險規劃要從「保單健檢」開始,針對保障、年限、保費結構等面向重新盤點,再依責任階段與需求調整保障與預算配置。他提醒:「量力而為,才能兼顧當下與未來。」


王儀葒•用保險活出安心

中年,是人生壓力最大的階段。職場競爭激烈、孩子教育費用攀升、自己或長輩健康退化、夫妻或親子關係變化等挑戰,讓人疲於奔命,身心俱疲。

「我也經歷過!」永達保經王儀葒業務儲備協理說道。不久前才親身經歷健康危機的她,在49歲生日隔天健檢,意外發現自己罹患輕微腦梗塞(俗稱小中風),雖然未造成重大失能,卻也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節奏與思維。

「醫生對我說,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是走進他的診間,而非被推著進去的。並一再叮嚀『妳必須改變生活方式,生活壓力不能那麼大。』,當下我就決定,我要請假休養,但請假期間的生活費用怎麼辦?誰能給我錢?」王儀葒有些語重心長。

由於沒有住院、沒有開刀,所以她無法獲得住院醫療險保險金的理賠,但她做對了一件事——提前規劃了人生的備援金。她分享:「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在當時的保險業務、也是現在業務主管的建議下,做了退休金的規劃,加入這個行業後,更陸續加碼規劃,大致上都是規劃增額終身壽險或者是有生存保險金機制的商品,這些規劃,讓我在病後可以安心請假休養,甚至買了一棟山區小別墅,開始慢活人生。」

「談錢俗氣嗎?但沒錢才萬萬不能。」王儀葒坦言,中年危機的本質常回歸到「錢」這件事。壓力來自對金錢的不安,而財務預備則是情緒安穩、家庭穩定、健康自主的基石。

中年族群面臨的常見危機包括:中年失業、健康失衡、經濟壓力、情感風暴(孩子叛逆、婚姻倦怠)、空巢症候…,這些問題,有些可以預防,有些可以緩衝,而保險,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實際的緩衝器。多年來替許多家庭進行保單健診,王儀葒坦言,她從不談「缺口」,而是與對方討論「人生的可能情境」,理解他們最在意什麼,然後依照現況與資源,做出實在、可落地的規劃。不同年齡層的考量重點與規劃方式應有不同,她提出自己的見解:


●35至45歲族群:此階段孩子仍小,可能有車貸、房貸,應以家庭責任為核心思考,優先保障收入中斷的風險。

●45至55歲族群:許多健康問題開始顯現,在基本的醫療保障之外,重點是要盤點現金流與退休金的準備。

●55歲以上族群:邁入退休前後,「保單關係人」的設定極為關鍵——即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三者的法律與稅務關係。

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家裡每個月真正的支出額與資產配置,唯有先了解自己的家庭財務體質,才能決定怎麼強化。王儀葒說:「你不願意記帳、不願意面對,但萬一你今天沒回家了,這些財務爛攤子誰來收?」

她進一步說明,35歲到55歲這段責任高峰期,透過規劃增額終身壽險,可在享有壽險保障的同時,兼顧退休金的規劃;而且一定要做雙豁免規劃,若不幸重病或失能,保費豁免同時給付保障,當要、被保險人為同一人,還享有貼現一次給付「豁免保費」,在經濟最緊繃時提供喘息空間。

除此之外,王儀葒也提醒:「很多父母幫孩子買保單,要保人寫自己、被保人是孩子,這樣的關係人配置,未來可能會產生贈與稅與遺產稅的問題。我比較建議,要跟專業保險顧問討論保單關係人的設定與規劃目的,可以透過意定監護、安養信託等方式,讓保險金的使用與歸屬更清晰。」

小中風讓王儀葒慢下腳步,反思生活與工作,並慶幸曾經做過對的決定,讓自己在不工作時,依然有收入、有保障、有退路。或許有人會問「規劃工具那麼多?為什麼是保險呢?」王儀葒分享:「我曾看到一則醫學報導,心臟有非常多的神經元,而且數量是超越大腦的,這也是為什麼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保險是最不煩心也不費腦的規劃工具,我不選擇那些讓我煩心或費腦的規劃工具或方式,是否自然就會比較健康!」

「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王儀葒說道。然而健康無法預測,唯一能夠保證的是,在無常發生時,是否已經有了「穩定過生活」的底氣。而這份底氣,或許可以從現在開始,用一張對的保單,一點一滴地累積。



王儀葒在今年母親節搬進山區小別墅,放慢生活節奏,調養身心。

▲王儀葒在今年母親節搬進山區小別墅,放慢生活節奏,調養身心。


Profile


*現任:永達保險經紀人業務儲備協理

*保險年資:18年

*得獎紀錄:

 3屆美國MDRT百萬圓桌會員

 中國國際保險精英圓桌大會CMF

 國際華人龍獎IDA

 2023年度業績大賽個人組第一名

*座右銘:

 利他終利已,當保險慈善家。


保險經營心法

「世界上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就是利他。」這是王儀葒投入保險業的初心。她期許自己成為一位「保險慈善家」,以愛為出發點,用專業與同理心陪伴每位客戶,讓保險真正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

早年因朋友的一席話,她開始正視財務規劃的重要性,並由此踏入保險業。她相信:「將心照顧好,能量自然會變強大。」這樣的修為讓她在面對客戶的家庭風險時,更能以堅定的心陪伴他們走過難關。她曾協助一位客戶太太處理身故理賠事宜,成功申請理賠金清償千萬債務。當客戶太太問她為何願意如此付出,她只說:「我不在乎收益,只在乎我的存在能帶給你多少價值。」

利他終利己,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少價值,你就有多少價值。一路走來,王儀葒時刻謹記心靈導師――日常法師的教導,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她說:「做自己,無欲則剛。真正的人脈來自你是誰,而不是你說了什麼。」

這次小中風,讓她更加堅定保險這份工作的價值,因應高齡社會需求,她將致力推廣意定監護與安養信託,讓更多人透過保險擁有穩健的人生。



永達保經王儀葒業務儲備協理。

▲永達保經王儀葒業務儲備協理。


 

 


點我訂閱
Love永達粉絲專頁 LINE加入好友 YouTube訂閱 加入Love永達 Talk Show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盤點中年危機 保險重整術(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