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
重大政策聲明專區
:::
:::

 

 

國際海洋集團IOG 打造綠色能源 蔡明格 深耕軟實力 邁向亞太風電中心 

國際海洋集團IOG 打造綠色能源 蔡明格 深耕軟實力 邁向亞太風電中心


代碼 rich202410010

人氣 2221




RICH達人 | 2024年

RICH達人NO 204期(10月號)

國際海洋集團IOG 打造綠色能源
蔡明格 深耕軟實力 邁向亞太風電中心

文/洪詩茵 攝影/陳建宏 部分圖片/國際海洋集團

讀給你聽




國際海洋集團創辦人蔡明格董事長分享創業故事與發展沿革。

▲國際海洋集團創辦人蔡明格董事長分享創業故事與發展沿革。


國際海洋(IOVTEC)創立於 2013 年,從資本額 300 萬、3000 萬、到近2億,2018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品牌重塑整合為服務集團,2024年登錄興櫃一般板,成為台灣離岸風電領導品牌。國際海洋集團(IOG)關係企業包括國際海洋(IOVTEC)、臺英風電(CWind Taiwan)、臺灣風能訓練中心(TIWTC)、國海輝固(Fugro IOVTEC)、國際海洋造船(IOG Shipyard)、及國際海洋船舶管理顧問(IOVM),提供離岸風電整合工程服務,服務項目包含:海洋探勘、大地工程、運轉維護、風電船隻租賃、風電人才培訓。由於切入市場時間早,其離岸風電技術於亞洲位居領先地位,創辦人蔡明格董事長,期許將台灣打造為亞太風電中心,成為相關技術與師資人才的培育輸出中心,帶領集團走向國際,全力朝著綠色能源的目標前進。


從無到有 一步一腳印

國際海洋董事長暨總經理蔡明格先生,擁有海洋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學位,具備深厚的海洋工程及水下測量背景,創立國際海洋前,於海洋探測相關產業已累積超過十年經驗。談起創立國際海洋的源起,蔡董事長回憶,當時他原本在港口從事調查監測工作,發現政府有發展離岸風電的計畫,但在當時,這個領域還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前例可循。由於離岸風電工程勢必要先做環境評估,包括可行性及財務上的調查,後期進入興建期、維護期,相關法令也會越來越嚴格,基於成本效率的考量,這項投資風險偏高,缺乏供應鏈,但這就是小型公司的機會。在外人眼中,這項投資回報不明確,他卻看見綠色能源的趨勢,加上本身專業打底,認定這個產業未來持續發展的可能,就這樣勇敢踏出第一步,成為台灣第一家邁向離岸風電工程的本土測量公司。

初期,國際海洋先從海洋探勘切入,主要提供地球物理調查、水文測量、海氣象檢測及未爆彈檢測等多項服務,以期掌握水下環境,更有效率地完成風場開發,降低環境衝擊;第二步投入運轉維護的業務項目,於2018 年與英國 CWind 合資成立臺英風電(CWind Taiwan),汲取 CWind 在歐洲服務超過 50 個離岸風場的的技術與經驗,協助風場運轉的定期檢修,讓風場使用壽命最大化。

同年(2018),有感台灣離岸風電人才的欠缺,臺英風電則攜手其他多方公營機構於台中港海運發展學院,合資成立「臺灣風能訓練股份有限公司」(TIWTC),將風電訓練課程引進台灣,培育更多本土離岸風電人才,打造人才培育生態圈,實現風電技術本土化之餘,也營造無意外的工作環境。

細數國際海洋的發展沿革,以走向離岸風電完整服務供應鏈為目標,蔡董事長始終致力於多元化發展風電營運業務,更於 2020 年初將所有業務整合為服務集團-「國際海洋集團 International Ocean Group(IOG)」,強化公司國際化、整合、集團式的品牌印象及運營優勢;同年(2020),更與荷蘭輝固集團(FUGRO N.V.)共同成立國海輝固(Fugro IOVTEC),提供大地工程、地球物理調查、路由調查及海事工程支援等服務。蔡董事長一步一步整合國際資源,穩健地帶領國際海洋邁向在地化離岸風電整合服務集團。


國際海洋集團於2023年7月與英國CWind訂定股權收購協議,成為臺英風電單一股東。

▲國際海洋集團於2023年7月與英國CWind訂定股權收購協議,成為臺英風電單一股東。


自2022年購入「奔娜輪」後,國際海洋擁有11艘自有臺灣籍風電船舶,包括探測船、人員運輸船及大型平台支援船。

▲自2022年購入「奔娜輪」後,國際海洋擁有11艘自有臺灣籍風電船舶,包括探測船、人員運輸船及大型平台支援船。


國海輝固於2023年10月在台設立土壤實驗室。

▲國海輝固於2023年10月在台設立土壤實驗室。


整合國際資源 實現風電人才在地化

回顧創業過程,蔡董事長表示,發展離岸風電最快的方式是尋找國際大廠進行技術轉移與合作,所以在示範風場稍具規模後,他就開始與國際大廠接觸,加上政府對離岸風電的支持,2018 年開始,國際海洋快速發展,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20 年更成為創櫃板公司。在國際海洋整個發展過程中,在地離岸風電技術人才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蔡董事長指出:「早在 2012 年示範風場階段期間,就想過不能總是找歐洲的技術人才協助,這也是推動臺灣風能訓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緣起。臺灣風能訓練中心主要依照法規、作業準則等進行離岸風電作業的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重視作業現場的實際操作訓練,並提供相關證照之核發作業。」他也坦言:「市場上缺人、缺發證機構,勢必得有人站出來做這件事,即便不具成本效益,如果不做培訓,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不起來。」臺灣風能訓練中心為臺灣第一間辦理 GWO 認證課程之訓練機構,由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電力公司、臺英風電、中國鋼鐵、台灣國際造船及風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合資成立,主要透過英國離岸風電訓練機構 CWind Training 專業顧問團隊,導入完整的 GWO 課程內容、教材以及師資等,成立至今已培養風電人才約 3000 多名、核發 9000 多張證照。憑藉著這些年來在離岸風電技術上的深耕,國際海洋業已邁出亞太風電中心的第一步,前進日本協助離岸風場的建置與相關人才的前期培訓工作,目前日本的訓練中心約半數是由國際海洋協助導入系統。


臺灣風能為國內首間獲GWO認證的指定訓練中心。

▲臺灣風能為國內首間獲GWO認證的指定訓練中心。


打造完整風電服務鏈 邁向國際化

作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領頭羊,蔡董事長肯定地表示:「國際海洋是台灣極少數,於風電產業各領域皆有涉略投入,擁有風電產業完整的服務供應鏈,不論是上、中、下游廠商,皆可提供具體協助與解決方案,也因此國際海洋於風場發展各階段皆可提供服務。具體而言,因為產業供應鏈完整,相關專業人才齊聚,客戶只需要提出需求或問題,我們就能夠彙整所有專業意見,提出多個客製化解決方案,讓客戶自行選擇最符合需求的選項。客戶需要人才,我們可以提供;需要船舶,我們也能夠提供……。」要達到這樣的服務高度,領導者必須對所有流程中的單項作業都非常熟悉,從無到有的摸索與碰撞,打磨出國際海洋的優勢。

產業發展之外,國際海洋同樣重視海洋環境的維護,訪談中蔡董事長特別分享:「前幾天才看到海豚出現在風塔附近!就我們實際觀察,曾看見許多魚類聚集在風塔下面,附近的海洋生態物種較之以往增加有數倍,我們認為是風塔的結構提供了海洋生物一個庇護所,間接形成了一個生態鏈。」

國際海洋以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為目標,秉持「GRIT」的四大經營理念:G全球化Globalization、R信賴 Reliability、I 創 新Innovation、T 團隊 Teamwork。蔡董事長說明,這四大核心價值,都是有實例可循的,「全球化,與英國 CWind 及荷蘭輝固集團(FUGRO N.V.)合作,透過與外商合作,讓技術生根台灣,並且往日韓發展,將台灣打造為亞太地區的風電發展基地;信賴,開業至今,堅持使命必達完成對客戶的承諾,不論遭逢任何困難,從未臨陣脫逃;創新,集團式完整服務供應鏈,囊括跨領域專業人才,常能碰撞出創新方案,走在業界前端;團隊,重視團隊與成員的共同成長,透過頻繁的溝通交流,建立互信互助的團隊精神。」以亞太風電中心為願景,蔡董事長叮嚀,「軟實力」是臺灣在離岸風電市場的最大優勢,因此國際海洋非常重視技術培訓這一塊,期許從源頭培訓專業風電人才,雖然蔡董事長一再謙稱不敢奢望圓夢,但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蔡董事長致力於多元化發展風電營運業務,將所有產業整合為服務集團。

▲蔡董事長致力於多元化發展風電營運業務,將所有產業整合為服務集團。



 

 


點我訂閱
Love永達粉絲專頁 LINE加入好友 YouTube訂閱 加入Love永達 Talk Show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國際海洋集團IOG 打造綠色能源 蔡明格 深耕軟實力 邁向亞太風電中心